電子產品的散熱器是應用范圍廣的結構件,包括消費類電子產品、服務器、電機、LED 照明產品等,都涉及散熱材料的使用。電子產品在使用過程中都會有部分電能轉化為熱能,如果熱量不及時散逸會影響設備性能。一直以來散熱器多使用鋁材,但鋁制散熱器存在著一些缺陷,如重量大,后加工處理繁雜,生產過程污染大等。
導熱改性塑料的出現(xiàn)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鋁的密度為2700kg/m3,而導熱塑料的密度小于 2000kg/ m3,這就意味著外形一樣的散熱器,導熱塑料散熱器重量更輕。
對照明燈具來說,重量對其運輸、安裝及跌落隱患都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此外,鋁材的主要加工方法是壓鑄或拉伸成型,在生產過程中無法進行較復雜形狀的加工,而塑料的流動性好,可以設計出更復雜更薄的造形,改性塑料能提高設計自由度;塑料導熱材料可以一次成型,無需后加工,生產的效率高,并且生產過程中幾乎不產生有毒污染,等等。
目前散熱改性工程塑料已在 LED 照明領域大規(guī)模推廣,新能源車領域的應用也正在積極推進。車燈的 LED 芯片功率更大,散熱要求更苛刻,而狹小的發(fā)動機艙決定了車燈用散熱器更加注重結構設計和重量。
從現(xiàn)有市場的巨大容量和高導熱改性工程塑料相對于傳統(tǒng)鋁合金散熱材料的諸多優(yōu)勢來看,“以塑代鋁”的市場前景良好。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導熱材料
塑料自19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由于有著種類多,特性突出,質輕,價廉,易加工等優(yōu)點,逐漸取代了木材、陶瓷、、金屬等材料,越來越多的進入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但受其結構特性限制,塑料的導熱系數(shù)普遍只有0.2W/m·K左右,所以一直以來塑料多用在絕熱領域,直到近年來隨著導熱塑料的涌現(xiàn)才開始在散熱領域有所突破。
目前提高塑料導熱性能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改變分子和鏈節(jié)結構,或者通過外力的作用改變分子和分子鏈的排列來獲得特殊物理結構,從而提高材料的導熱性能。這種方法成本高,方法復雜,所以并不常用。
第二種也是現(xiàn)今采用最廣泛的制備導熱塑料的方法是通過高導熱材料對聚合物進行填充,制備導熱填料/聚合物復合材料。
以上這類導熱填料在填充到聚合物基體中,通過微粒與微粒間的接觸會形成一個三維網(wǎng)絡,熱量就可以沿著網(wǎng)絡快速傳遞。這一特性決定了填充型導熱塑料必須加入大量填料才能形成導熱網(wǎng)絡而顯示出良好的導熱性能,但與此同時,大量填料的加入也導致了導熱塑料的力學性能降低和擠出生產加工困難等問題。所以目前填充型導熱塑料大量的研究工作聚焦于較少損失力學性能的情況下提升材料的熱導率,尋求力學性能和導熱性能的平衡。
目前大多數(shù)熱管理系統(tǒng)都采用鋁制散熱器,但導熱塑料在成本、重量、環(huán)保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
塑料散熱器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低密度及可注塑性,后處理程序簡單使得整體制造成本下降。此外,導熱塑料還可以與鋁材相互結合,以塑包鋁的形式進一步提升導熱能力,得到低成本、強散熱的復合結構散熱器。
本松新材先后與上汽乘用車、深圳比亞迪、蔚來等行業(yè)知名企業(yè)合作,在行業(yè)專家與本松材料工程師、結構工程師的共同努力下,“塑代鋁”車燈散熱器在多款車型上驗證并批量應用,為客戶降本約20%+、降重約30%+、提高供應鏈穩(wěn)定性,為車燈行業(yè)打開了“塑代鋁”車燈散熱器的大門。
高導熱尼龍材料熱老化前后,其缺口沖擊強度、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及導熱系數(shù)的變化率都在10%以內。
總的來講,高導熱尼龍散熱器在散熱性能和零件性能上均滿足當前所用后霧燈的使用需求,同時經(jīng)長期老化耐久測試后各項性能變化較小,可以替代當前霧燈的鋁制散熱器。